今天是:   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文章内容
            ★★★ 【字体:
送给学生一把解题的金钥匙
送给学生一把解题的金钥匙
作者:历史室    文章来源:历史组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7    
 常常有学生问:课本上的知识我都学会了,为啥就是不会做题?”“一看答案全明白,为何自己就是想不到?”“要想答得和参考答案一致,究竟应该如何做?”……

面对学生这诸多的疑惑,教师往往会说:多做题,见得多了,自然就会做了。,一句话,把学生扔进了题海;或者安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事,不要急,慢慢来。;如果是极其负责任的教师,则会追问学生哪一题不会,然后就题论题地一步步做给学生看……

其实,要想迅速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具体的题目中摆脱出来,深入研究答题的各个环节,总结出答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就历史学科而言,我认为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吃透历史概念,挖掘潜在因素。《讲授学》指出,概念是理性思维之砖,是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础。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如果题目中存在比较模糊的概念,答题将无法进行。

例: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此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庶族”“士族 ”“社会革命的理解,如果知道庶族指家世贫寒的一般地主。士族指世代做官,政治上享有特权的地主。社会革命指当个社会阶层之间出现十分激烈的矛盾时,部分阶层要求对社会现状进行变革的行为。那么这个在许多学生看来无处入手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反之,如果对以上三个概念不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就很难确认正确答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就是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问答题,在题目表述和作答中都离不开基本的概念,吃不透概念便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就更谈不上答题的准确度和规范性了。

在审题时,单是吃透了基本概念是不够的,还应当注重挖掘题目中的潜在因素。所谓潜在因素,就是那些实际上存在着的和我们做题有关的而又没有被注意到的因素。为什么会出现一看答案全明白,自己就是想不到的情况?原因就在于自己做题时,忽略了某些潜在的条件,等看到答案,别人把它们指出来了,自然感到恍然大悟。

第二,联系时代特征,网罗知识要点。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在答题中抓住这些时代特征,对于深入理解题目,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准确度都是很有帮助的。

例: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中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在解答本题时,如果离开了对1884年、1898年、1900年民族危机加深这一时代特征的联系,就失去了答题的落脚点,就很难找到正确答案。

如果是材料题或者问答题,学生就应当依据设问,联系教材中有关内容,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发散思维,广泛搜罗出相关知识点。此时就像建房子积累材料一样,要尽可能多地做准备。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来再说,把所能联想到的相关知识点,在草稿纸上一一列出。当然,为了节约时间,此时不必把每一个要点都写完整,只需要画上标号或者写一两个提示字即可。

第三,理清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格式。很多学生在做材料题或者问答题时,作答前脑子里没有整体思路,边想边答,想到一点答一点,以至于出现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因果颠倒,自相矛盾;错别字多,卷面肮脏等缺陷,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答题前先理清思路,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对先答和后答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据此对前面所罗列的答案要点进行取舍、排序。思路如同作文提纲,是围绕作答的线索。

此外,还要告诉学生注重答题的规范性。指导他们在答题前要分清题型,明确针对不同的题型应当如何去作答,格式有什么要求, 语言有什么特点,深度广度如何把握等等。指导他们依据题目设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答题格式。但是,无论选择哪种答题方式,都要做到层次分明、要点突出,卷面整洁、字体工整,要让答案要点一目了然。

靠题海战术来培养学生答题能力的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作答的某一题上,忽略了这一题所代表的典型意义和普遍方法,忽略了对学生答题思路的指导,过于强调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因此效果不够理想。善于指导学生答题的教师,能够从答题的基本环节入手,研究答题的一般规律,能够给学生提出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一套解题方法,自然会事半功倍。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