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时间: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文章内容
            ★★★ 【字体:
与高三同学谈“压抑心理”的调适
与高三同学谈“压抑心理”的调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1    

与高三同学谈“压抑心理”的调适  

   

压抑心理是高中阶段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专指个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抑制在心头,宁愿独自承担而不愿与人分担。压抑能起到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但不能使其完全消失,而会让它变成一种潜意识。过度的压抑会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古怪。  

高中生的压抑心理往往是学生面对高考这一重大挑战采取的一种防御型机制。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考的重要性对进入高三的同学来说,显得越来越具体。同学的竞争、老师的叮嘱、家长的期望,再加上媒体的过分渲染,使得高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开始对高考成败的严重性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考对他们来说,已成为一个日益临近的重大挑战。于是,一些对自身实力没有把握的同学,开始调用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应对这一挑战。在习惯上,他们认为面对高考,如果还整天嘻嘻哈哈,那是不合理和不负责任的。他们认为上述高三现象至少会使自己在面对高考时显得更有效一些,或者更合理一些。因而高三学生的压抑心理更为突出。  

殊不知,过分地调动这一防御机制会产生诸多负面结果,主要有:  

1.忧郁。主要表现为:失眠,神经衰弱,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合群,经常会感到前途不可捉摸,失去信心,感到外部压力太大,情绪低落,自惭形秽,手足无措等。  

2.厌倦。对学习和集体生活失去兴趣,表现出极不耐烦的心理。  

3.社交障碍。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缺乏自信,呆板,却又多疑、敏感。  

4.躯体化焦虑。焦虑感明显增强,自我感觉不好,焦虑又常以躯体不适表现出来,如头痛、肠胃不适、疲倦。  

5.改向行为。越被压抑的情绪、思想,越可能在适当的时候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易被激怒,因为一点小事而与同学大吵大闹,甚至一言不和就拳脚相向。  

可见,面对高考,采取压抑的方式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那么,哪些因素更容易产生压抑心理呢?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心理。如对周围紧张的竞争环境不太适应、模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这些都容易产生压抑心理。  

其次,自己给自己加的压力太大,把高考看成是关乎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惟一大事,也容易产生压抑心理。  

最后,与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紧张,也容易导致压抑心理。  

压抑心理往往会与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与行为一脉相承。同学们要想提高应对高考的效率和切实增强竞争实力,就必须对这一心理进行有效的调适:  

1.正确面对高考竞争。高考是人生众多挑战中的一种,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但它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  

2.正确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差距,给自己确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  

3.多读一些奋发向上的书籍。这些书籍是让你奋斗不息的燃料。  

4.积极实行你的计划。把注意力放在我能做到的事上,而不是为不可知的结果担忧。  

5.主动与同学沟通,帮助别人,获得积极的情感交流。压力会因为交流而得到有效释放,而信心也会因交流而得到重建。  

6.学会正面思考,让微笑常挂脸上。乐观会增强你的判断力,这是人们常说的好运的根源。  

7.坚持锻炼身体。运动也是一种有效释放压力的方式,而且还会使你提高学习效率。  

8.抽出时间到野外走走,感受自然,陶冶情操。当你面对森林、河流或星空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那点压力或烦恼实在渺小的如沧海一粟。  

由于面临高考,高三学生受到来自身和外界的压力,因此心理会出现一些暂时的异常。在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时,高三学生也不必过分地紧张,要寻求老师或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网络资源,用适合自己的恰当的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如果不能自己调节好的,就可以找心理辅导老师或去专门的机构接受咨询。提醒高三学生注意:在高三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高三学生出现的暂时的心理异常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没必要过分地紧张。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